和君集團2019新春年會第二天,讓我們一起感受下以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服務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。
1
《我對科創產業的觀察及投資實踐》
分享人:李浩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
一、科技成果產業化情況介紹
頂天不夠: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
2013-2017,中國芯片進口額每年超過2000億美元,遠超原油進口額。 2016年,芯片總額高達2271億美元,是原油進口總額的兩倍。
2018年4月16日,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實施制裁。
2018年12月1日,華為CFO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,中美貿易戰逐步升級,其核心戰場在制造業,美國意圖通過此舉遏制“中國制造2025”和中國5G彎道超車。
立地不足:科研與企業需求兩張皮問題依然嚴重
例如落后的收割方式導致中國制糖業全軍覆沒。
中國企業大而不強、大而不優
企業還沒有成為創新主體
企業資金不足、人才不足,疲于解決生存問題
無暇也無力顧及持續創新投入
二、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現狀
科技成果不符合市場需求;
科技成果轉化結果多為半成品。
從傳統研究所向新型研究所轉變
整合資源打造生態2.0——全產業鏈,5年實現全覆蓋
整合資源打造生態2.0——產業化布局全產業鏈
整合資源打造生態2.0——全產業鏈孵化 延伸生態廣度
整合資源打造生態2.0——全產業鏈孵化 提升服務深度
整合資源打造生態2.0——創新創業基地建設
三、我們在科技與市場融合方面的探索
成立工程(研究)中心,研究所與市場相生互動,研究所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,企業助推研究所形成重大學科突破。
打造硬科技創業全生態體系:“研究機構+天使投資+孵化服務+科普科教”,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業全生態體系。
四、關于中科創星
中科創星的夢想:助推中國重返世界之巔。
“打通科技與經濟的通道,加快科技的轉移速度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,跨越政府/大學到商業/企業的技術鴻溝,使得科技以更快的速度為經濟服務,造福社會,造福人類。”
如何做:沿著技術成熟度,布局中科創星產品與服務;未來三十年,逐步打造專業能力-平臺-生態系統。
2
《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?——兼談我當老板的酸甜苦辣》
分享人:范勁松 開潤股份(300577)董事長
我們做事業的底層邏輯是:
市場很大
競爭對手保守傳統
越是最簡單的最原始的,越具有奠基性,越具有生命力
開潤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?
致力于打造優質出行生活場景,給用戶提供完整出行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。核心產品是旅行箱、背包,及功能性鞋服等其他出行產品,以用戶體驗為思考起點、以創新為使命、以產品和高效供應鏈為核心能力。
我們的科技情懷——把高科技融入我們的產品和管理中!
高科技的原材料
高科技的制造工藝
高科技智能穿戴結合
......
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都是基于一個偉大的產品之上。我們對好產品的追求永無止境。
作為一家公司,它的發展需要“方向 持續奔跑”。方向是什么?是能力圈-興趣圈-價值圈的交集,是你對此的清晰并堅定的認識。持續奔跑是什么?它不是簡單的堅持的概念,應該是“套路 1萬次練習”。套路其實就是企業對方法論的遴選和使用,后面才是專注下來,做1萬次練習。如此,企業才能成功。
企業(尤其上市后)面臨很多的誘惑,戰略怎么做?怎么落地?我覺得這個圖是最直白、有力的闡述。一切還是要回到底層邏輯和產品上。
創始人需要具備的素質:
眼力(要能看到未來)、腦力(要能整合集體智商)、心力(心態要好,心胸要廣);
雌雄同體:不僅要會做業務和市場,也能駕馭組織和文化。
3
《從阿里巴巴大數據之路看企業數據中臺戰略》
分享人:張金銀 奇點CEO,原阿里第一任大數據負責人
一、阿里大數據之路
1、阿里大數據演變
Time line
09年:數據公司,成立阿里云;
12年:解決存通用的問題,成立數據平臺部;
14年:馬總提出,用DT 建立更開放、透明、責任的新經濟體。
認知線:從成本到資源
Data 1.0:BI為主,“看”;
Data 2.0:數據化運營,“用”;
Data 3.0:運營數據,“賦能”。
業務線:從成本中心到利潤中心,80%的機器for數據,而非業務系統。
BI業務:2012年前對存儲和計算的消耗最大;
廣告業務:2012年-2015年,大數據支撐DMP,廣告變現;
推薦業務:2015年底推薦是最重要的數據業務,60%的GMV由此支撐。
2、阿里巴巴的大數據之路
3、阿里巴巴組織的變化
數字化轉型之路:多久?7年 vs 7個月
二、為什么是兩云一端?
消費者在變,如何快速的響應消費者需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;
商業在變:以用戶為中心的持續規模化創新成為企業的第一要務。
傳統的煙囪式建設的IT架構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,傳統IOE技術已經無法適應無法預測的高并發的需求。
企業后臺解決的是企業管理效率的問題,而中臺要解決的是前臺的創新問題。
三、商業的大變化
新零售:線下和線上相通相融
重心的變化:品牌為中心-消費者為中心
技術的升級:線下將全面復制線上
四、奇點云的定位
賦能實體商家,線下復制線上
視覺計算技術和IOT:讓線下數據采集更加方便
網絡:網絡傳輸速度加快和成本降低
Face id、智能手機:打通線上和線下
4
《第五代移動通信關鍵技術實現及應用場景探討》
分享人:趙玉萍 北京大學無線通信教授、博導
一、5G移動通信的主要特征
三個主要特征:
超高速率:可以達到每秒10G比特
(eMBB: Enhance Mobile Broadband,增強型移動寬帶)
超低時延:時延可達1毫秒
(URLLC: Ultra Reliable &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,超可靠、低時延通信)
適用于人工智能、自動駕駛、交通控制、遠程施工、同聲翻譯場景
超高節點密度:每平方公里100萬臺設備
(mMTC: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,海量機器類通信)
二、5G關鍵技術與實現方法
eMMB(增強型移動寬帶)解決方案
URRLc(超可靠、低時延通信)解決方案
mmTC(海量機器類通信)解決方案
三、標準之爭芯片之痛
第1步和第2步:形成專利
目標:力爭寫入標準,預埋專利;
主要由大公司的高端研究人員、大學研究團隊完成;
公司之間有時互勉專利費(核心專利除外);
高通等公司在2G/3G獲得大量的專利收益。
第3步:研制原型樣機
原型樣機一般由FPGA等板卡搭建,具有實際產品的所有功能;
由大公司的高端研究人員、大學研究團隊完成;
對于需求量不大的產品,可以直接作為產品使用。
在前3步研發中我國與國際水平同步。
第4步
將原型樣機的主要功能小型化,形成尺寸小、功耗低的芯片;
包括芯片設計與芯片生產。
芯片設計與國際同步,但芯片生產的落后是不爭的事實,主要體現在芯片生產設備和芯片生產成品率上。
四、5G產業鏈
1、5G網絡直接相關產業鏈
基站
網絡:光纖傳輸系統(光器件、光模塊、光纖光纜);
5G手機:電池,傳感器,終端射頻模塊等。
2、5G衍生品產業鏈
VR/AR:娛樂,遠程醫療,遠程學習等;
無人駕駛,無人機等
萬物互聯:傳感器的數據采集、5G的多點大容量傳輸、云存儲與云計算;新的(軟硬結合的)APP形式。
結語:5G的實現為我們修通了寬廣的無線通道,最重要的三個特點是高速率、低時延和廣連接。新的軟硬結合的APP形式將得到迅速發展、物聯網將快速發展、對于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的需求將逐步增多,但尚有許多技術難點。
5
《新基建規劃與實施咨詢服務探討》
分享人:徐瑋 和君咨詢資深合伙人
1、我對新基建的理解
國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新定義基礎設施建設,并列為2019重點工作任務。
原文:(任務)二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。……“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,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,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,加快5G商用步伐,加強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加大城際交通、物流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,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,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”
我的理解:
從排列順序看,僅次于制造業技改和設備更新、5G;
一個羅列式定義,是一個超級大筐;新基建是什么?是產業,是技術集群,是國家戰略……
新型,意味著:1)原有基礎設施升級,均可以包含在內;2)基礎設施類型擴展,例如信息網絡、環保、減災防災和應急設施與能力等;3)新興科技賦能下的重大產業化,技術進步重大成果應用。因此,區塊鏈、無人駕駛、特高壓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、新能源充電設施等均可能被納入……
基礎設施,意味著:1)共建共享;2)公共服務;3)社會公平;4)超前投資;5)政府發揮主導作用。需要在這一背景下,重新思考很多爭論……
本質:在新工業革命浪潮下,國家資本的先行投資方向;
任務:加大新基建領域投入,達成共識,有利于穩增長、調結構、促改革……
2、我們的咨詢服務內容——相關規劃與實施咨詢服務內容
從多個方面為客戶提供規劃與實施咨詢服務:
產業規劃定抓手
科技招商擴產能
區域發聲樹形象
重大活動匯人氣
未來: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融合應用
產業規劃咨詢服務是關鍵和起點
產業規劃咨詢有成熟、規范、嚴謹的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內容
幫助客戶實施產業規劃:
大數據技術賦能科技招商,協助客戶建立招商圖譜和名錄;
概念也是生產力,做得好也要講得好,客戶需要一個大喇叭;
匯聚頂尖智庫、儲備本地人才資源,協助客戶突破發展天花板;
建設產業動態信息報告和IT支撐系統,快速洞悉產業發展動態;
協助建設產業載體綜合支撐平臺。
3、三點體會
第一,對自己。認知刷新,能力更新。新基建是新工業革命在G領域以及后續B領域、C領域的全面普及和推廣,類似蒸汽機替代人力和畜力;警惕資深行業專家的主觀性判斷;大勢所致,摧枯拉朽……新知識、新能力如雨后春筍……競爭者在視野之外……
第二,對企業。發展新機遇,看到“錢”和“價值”。跳出今天的“新基建”才能認清明天的“新基建”,新基建不僅僅只是新一代信息技術;是生物技術、新能源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和突破,在各行各業的全面普及和推廣;是世界各國希望走出經濟低速增長區,倒逼尋找新的主導產業支撐(戰略性新興產業),以重拾經濟升勢的共識選擇。
第三,對地方政府。彎道超車需要精準的頂層設計。政府主導重大示范應用工程(培育市場),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先行布局、應用創效、商業模式創新;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架構;招商引資,龍頭企業和人才爭奪更加激烈……
6
《2019資本市場分析與展望》
分享人:李麗 和君資本合伙人
一、回顧2018
關鍵詞:中美貿易摩擦、經濟增長回落、股市下跌
二、展望2019
已經看到了一些積極因素:股權質押風險緩解、金融監管邊際放松、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、美聯儲加息有望放緩。但負面因素宏觀經濟下行、企業盈利狀態依舊不好。
不確定因素在于中美貿易戰和海外市場波動;投資看點在估值和資金面。
全球經濟增速放緩
美聯儲加息有望放緩
為避免經濟超預期下行,中國已轉向穩增長
中國經濟短期仍有下行壓力
高技術、新經濟的投資快速增長
政策對沖的力度決定經濟何時見底
2019年下半年經濟或重新企穩
信用緊縮局面已有所緩解
企業盈利仍存在下行空間
貿易摩擦將是長期擾動因素
估值位于歷史底部區域
外資加速涌入,資金面邊際改善
機構資金擇機配置,資金面邊際改善
A股震蕩筑底,下半年擇機配置
綜上
估值已調整至相對低位,資金面邊際改善
負面因素:經濟下行、企業盈利回落、中美貿易摩擦等仍將壓制市場
若經濟進一步下行,政策對沖有望升級。減稅降費、基建擴張、信用條件改善、資本市場改革等方面存在想象空間
預計2019年A股市場寬幅震蕩筑底,下半年擇機配置
基于經濟周期視角的資產價格趨勢研判:
經濟基本面是資產價格中長期走勢的主要決定因素;
從長周期的歷史數據中探尋資產價格變動的規律。
研究內容
1、經濟的周期波動
2、經濟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及其相位(時滯)
3、判斷各類資產的價格趨勢
宏觀經濟周期有很多種,與股市相關性最強的是基欽周期
存貨周期(基欽周期):2~4年
資本支出周期(朱格拉周期):9~10年
房地產周期(庫茲涅茨周期):15~25年
技術創新周期(康德拉季耶夫周期):50~60年
房地產周期被稱為經濟周期之母,決定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大方向。
一些基本判斷
周期有長短之分
從資產的長期收益率看,在股票/股權、債券、房地產、美元、黃金等各類資產中,長期可以跑贏名義GDP的,只有股票/股權、房地產。
A股
基欽周期決定股市的大方向。
基于周期判斷:
2018年1月-2019年4月為基欽周期收縮期,2018年A股下跌。去杠桿、貿易戰、股權質押等,僅是增強因素;
2019年4月-2021年8月為基欽周期擴張期,2019年7月-2021年11月股市走強(股市滯后2個月)。
市場風格:
風格由大宗商品周期決定;
大宗商品是擴張期,股市為價值風格(大市值、高ROE、低估值);
大宗商品是收縮期,股市為成長風格(小市值、輕資產、高毛利)。
可能的問題:
經濟增速下行,市場會上漲么? 預期——利空出盡即利好
A股行業配置問題:
綜合30家券商2019年策略報告,重點關注以下主題:
一是高端制造,主要涉及5G、云計算、新能源汽車等;
二是盈利逆周期和周期獨立,可抵御波動的行業,包括火電、畜禽養殖、必選消費品等;
三是政策紅利,其中有基建工程、油服設備、軍工等。
除此之外,還建議關注國家區域戰略相關主題,新疆基建、長三角一體化和上海自貿區。
股權
科技創新領域備受市場關注;
股權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,特別是二級市場成長風格的股票走勢;
科創板推出,利好股權市場;
估值存在一定壓力。
債券
宏觀經濟指標體系中,影響債券收益率的主要是CPI;
債券市場趨勢性比較明顯,其背后是經濟基本面因素;
2019年下半年對于債券市場偏謹慎。
三、關于投資
特點:門檻極低,要求較高
想要在市場中長期生存并獲利豐厚,并非易事
基金管理人
賺取管理費 or 為投資人創造價值?
要求:專業、專注、熱愛、盡責 ——沒有前面三點,很難做到盡責
投資需要做好兩件事
擇時——看天(資產配置也是一種擇時,在不同品種間的切換)
擇券——看標的
投資也是一種修行
要想投資做的好,研究必須做好
研究做的好,不等于投資做的好——心態
資金屬性、考核機制,也會影響心態和結果
基金管理人為什么偏好長期資金?
——長期而言資產的價格回歸價值,短期或偏離
投資模式
價值投資、量化投資(高頻交易、量化擇時/選股、宏觀對沖)等等
與個人的特長、個性相結合,匹配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/基金管理人
7
《大勢觀瀾2019:我不是藥神》
分享人:王豐 和君咨詢董事長
2019年關鍵詞:動員、聚變、同頻
啟示1:扮豬吃象,放手搏一把!
啟示2:下決心造核武器!
啟示3:同頻共振力量大!
2019年是中國人的扛鼎時刻!我不是藥神,我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的!
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宏觀大勢?
作為后發經濟國家,中國不得不面對資本金、技術、管理等方面不足所帶來的矛盾困境。我們必須正視這種落后的現實,落后就要挨打。當下,如果國家力量羸弱,大家都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訴求,那結果就會是一場悲劇。如何推動這個局面向前走?一方面有賴于國家體制力量發揮效力,動員全社會資源和力量,突破困難障礙干一件成一件,壯大國家的基礎實力;另一方面有賴于出現一批徐崢式(電影《我不是藥神》的主角)人物,象“兩彈一星”元勛一樣,站穩立場,不計個人得失做好實業造出“核武器”,與國家體制力量同頻共振一起推動中國經濟向前進。未來會不會這樣?“我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的,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吧。”天佑中華!
中國經濟如何奔跑?
動員一切力量干一件成一件;
鼓勵新生力量造“核武器”;
與市場、政府、國勢同頻。
如何看待未來的商業和投資?
投資資本市場的科技力量;
投資能引發產業聚變的“核武器”;
投資能與國勢同頻共振的新興政府及市場需求。
結束語:2019年,無妄求仁!